长三角第一!一季度合肥经济数据正式出炉!
点击次数:238 更新时间:2021-05-06

  一季度合肥经济数据正式出炉。今年以来,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加固、稳中有进、稳中提质,延续了去年以来高歌猛进的强劲势头,实现了高质量的"开门红"。

  市统计局 4 月 30 日公布,全市生产总值(GDP)2356.31 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 22.6%,两年平均增长 5.2%,GDP 增速位居长三角第 1。

  2021 年一季度,不仅是今年开局、"十四五"开局,也是新发展阶段的开端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步。中国经济稳健开局的大背景之下,在这个充满生机的春天里,该如何看合肥的季度报?

  "强势开局",成为合肥一季度经济发展的最佳概括。这个不同寻常的季节,工厂机器轰鸣,商场熙来攘往,马路川流不息 …… 经济生活的不同层面,拼叠出合肥经济的温暖画卷,让人们听见合肥之春的蓬勃脉动。

  一季度合肥经济足音铿锵

  市统计局发布的"春季报",透露浓浓暖意,呈现出经济"加快恢复、稳步向好"的态势。从三次产业来看,一产 59.54 亿元,增长 7.9%;二产 733.45 亿元,增长 35.2%;三产 1563.32 亿元,增长 18%。

  从横向看,合肥部分经济指标好于全国、全省。从长三角城市看,合肥 GDP 增速居第 1 位,分别快于南京、杭州 6.6 和 4.3 个百分点。从体量相近的城市看,合肥 GDP 增速分别快于福州、西安 4.6 和 6.6 个百分点。

  从纵向看,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高速增长,生产总值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 20% 以上增长,规上工业增加值、建筑业产值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、进出口 4 项指标实现 40% 左右的增长。

  在联宝科技笔记本整机组装车间,技术人员在实时监控笔记本产品的各项参数指标。(资料图)

  从长远看,人流、物流、资金流畅通活跃,积极因素不断累积,带来经济社会的良好循环。一季度,全市城镇新增就业 4 万人;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 36.2%,两年平均增长 8.0%;快递业务量 2.34 亿件,同比增长 66.6%,两年平均增长 39.0%。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 568.2 亿元,占全部新增贷款的 62.1%,同比提高 29.4 个百分点。

  "一年多来,全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。"市统计局相关人士表示,在经济快速复苏、叠加低基数和就地过年等因素共同作用下,经济发展取得了"两位数"增长。

  战新产业激活经济新引擎

  4 月 7 日上午,蔚来汽车第 10 万台量产车在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下线,成为合肥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征程中又一标志性成果。从 2018 年 5 月 27 日第一台量产整车下线算起,到累计下线 10 万台,蔚来汽车用时 1046 天,创造了行业的全新速度。

  4 月 7 日上午,蔚来汽车第 10 万台量产车在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下线。(资料图)

  蔚来官方数据显示,蔚来 3 月共计交付车辆 7257 台,同比增长 373.4%,再创单月交付数据新高。一季度,蔚来累计交付 20060 台,单季交付首次突破两万台。蔚来的亮眼成就,是合肥始终坚持创新驱动,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结出的硕果,一季度,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 2.43 万辆、同比增长 358%,约占全国的 5%。

  一台台下线交付的新车,透视出产业活力和城市潜力。工业,作为合肥经济增长的"头号主力",去年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,今年一季度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44.7%,居省会第 2、长三角第 2,与排名相近的万亿级城市相比居第 1 位。

  细看这一成绩单不难发现,合肥坚持把创新摆在核心地位,新兴动能正加速集聚,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。

  从 2 月的合肥市科技创新大会,到 4 月的 2021 中国(安徽)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,这个春天,满城尽带科技风。一场场盛会的背后,则是合肥新产业新模式快速增长。

  4 月 26 日,首届中国 ( 安徽 ) 科交会在安徽创新馆盛大开启。(资料图)

  数据显示,一季度,全市战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7.3%,两年平均增长 21.3%。其中新能源汽车、数字创意、新能源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分别增长 110.5%、97.8%、68.6% 和 57.4%。主要产品中,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 3.6 倍,太阳能电池、微型计算机和集成电路均增长七成以上。

  创造更高品质的美好生活

  餐饮消费红红火火,"黄金档"电影一票难求,网红店排起长队 …… 消费,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今年一季度,全市消费需求加快释放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303.73 亿元,同比增长 38.7%,两年平均增长 8.7%,创近 4 年同期新高。

  "大消费"复苏动能正持续释放,消费升级拓展出经济增长的新空间。数据显示,一季度,我市智能可穿戴设备、智能家电、智能手机等升级消费成倍增长;限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 52.3%,两年平均增长 69.1%。

  华米科技研制的智能可穿戴设备。(资料图)

  线上线下消费热情蓬勃,折射出消费市场的旺盛活力。这份旺盛活力的背后,是城乡居民"钱袋子"的回暖。数据显示,一季度,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901 元,同比增长 16.7%,两年平均增长 9.0%,居全省第 1 位;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682 元,增长 16.7%,两年平均增长 8.7%。

  不仅是消费,进出口的稳量提质,让合肥加速融入新格局。水运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近 10 万标箱、增长 15.9%;国际货运航线开通航班 70 班次、增长 18.6%,载货量 3400 吨、增长 40.3%;合肥中欧班列发运数增长 33.8%……一季度,合肥进出口总额达 104.0 亿美元,增长 39.6%,连续 13 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;其中,出口 61 亿美元、增长 56.9%。

  迎着春光,拔节生长。这个春天,合肥谋定快动,畅通二环西南环主线桥靓影初现、北二环主线桥全线合龙、建成停车泊位 2.3 万个 …… 一项项重点工程快马加鞭,城市建设日新月异,得到市民"点赞"。

  4 月 26 日,畅通北二环工程 3 标主线桥顺利合龙,主线桥道路钢箱梁施工全部完工。(资料图)

  经济焕发新活力,城市品质日益提升,更多的市场主体在这里蓬勃成长。一季度,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 6.05 万户,创 2014 年以来新高,同比增长 103.5%,两年平均增长 12.3%。

 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希望,对于未来,企业的预期更加乐观。全市 PMI 均值 52.7%,站稳荣枯线(50%)之上,分别高于全国、全省 1.4 和 0.3 个百分点;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预期指数均值为 63.3%,位于较高景气区间。